《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》

读了《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》,以为自己想明白了一些事情。原来禅离我们并不遥远。那种物我两忘的境界,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经历过。禅是一种行为,禅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佛性。我想,佛性大概就是事物应有的样子。我们都会对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有自己的判断,所以佛性一直存于人的心中。只是我们常常忘记这一点,陷入所谓的“无明”。只有去除杂念,才能“明心见性”。

“杂念”总是给人以负面的联想。比如该工作的时候总想做点别的。但这只是杂念的一种。也有正面的、积极向上的杂念。比如工作的时候,心里想着要把工作当作一种修行。工作是可以作为一种修行没错,但你在工作的时候却在想着修行,难道不是已经分心了?“见山还是山”。把额外的意义赋予工作,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?

刚看完书,觉得“良质”是个好东西,作者把它摆在第一位,等同于佛性或者老子所说的“道”。用这个标准,我们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,亲近良质的,或背离良质的。明确无比。好像一下子一切都有了答案。然而没过多久,似乎又对这套理论产生了免疫力。

直到这天,想起“正念”这个词。正念“强调有意识、不带评判地觉察当下”。我想“不带评判”这个词可能是关键。良质的标准虽然正确,但毕竟是一种评判,评判就会带来压力,而且因为这个标准其实很高,所以很容易有疲惫感,产生反作用力。良质是目的,正念或许是不错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