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想来,我们相遇的可能性实在很小,有很多很多的先决条件,其中之一便是互联网的存在。最早是她从网上找到我,向我了解考研的事。这就需要第二个先决条件:我也考过研,并且和她要考的学校专业相同。再往前想,相遇的可能性就更微小了。如果那一年我没有偶然间看到这个新设专业的信息。如果我大学毕业找到满意的工作。如果我大四考研没有落榜。如果我高考没有被调剂到日语专业。如果我第一次高考没有落榜……
总而言之,我们相遇的可能性可以说微乎其微。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值得惊叹的事。因为每一件事都可以做类似的推演。就连此刻我写的文字被你读到,概率也是同样微小。
但是既然是爱情故事,只是遇到还不够。我们第二次聊天,已经是她研究生毕业,去日本留学之后。转过年来,我开始写公众号。我不记得她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的,只记得有一天收到她的留言,说一口气看完了我公号全部的文章。那是我收到的最开心的留言。那是 17 年的事。
再后来就是,偶尔讨论翻译。她建一个翻译练习群,不止一次邀请我定期讲座。因为是我不擅长的事,所以一直也没有答应。
18 年她在微博发了征友帖,说「喜欢积极上进,爱读书,爱运动、表达好的理工男」。我回复说「文科的表示很伤心」。她说「你这样喜欢读书喜欢运动喜欢音乐的男生还是挺好的」。我没有接下去。毕竟不在一个国家,见一面都难。
19 年 5 月初她回国路过上海,本来约好见一面,没有见到。不过还是收到了她带的礼物。一个笔袋。
6 月放暑假,向她推荐了 Youtube 上一个视频,一场日语的 TED 演讲,主题是「梦想」。
7 月。看了她推荐的一场辩论赛。正方观点是「接受荒谬是一种强大」。看过试着写了一篇文章。草稿发给她。她回复我的时候,我走在路上。她说了很多感想。比如「你用问句、否定句的方式表示自己很有智慧,但是回避了说那是什么」。我说「我也没想好。我已经错过两轮绿灯了」。她说「路上边打字边笑 我跟个傻子一样」。我回「差不多」。
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「惜字如金」。我应该说「我也在笑」。我想,如果打字聊天也能笑出来,多半就是喜欢了。
8 月初。因为知道她在学编程,我发了一段我在写的代码过去。她发来跟朋友聊天的截图,上面她说「默默想,这是不是一段表白代码。然而我看不懂」。我想,如果要表白,至少应该见上一面吧。
七夕。一个人默默地跑了 Keep 线上半程马拉松。发了一条微博。她回复「就算是七夕,你想的还是自己。加油。」我回「不然想谁呢」。
第二天她发了一条微博,显示她清空了微信所有的聊天记录。
12 日。我用 Python 实现了自己想做的功能,犹豫了半天要不要告诉她这个「好消息」。那感觉就像要表白一样。
然后,她向我表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