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上春树《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》

他们远涉重洋,改变的只是空气而非灵魂。 ——古罗马诗人 贺拉斯《书札》

最近在读村上春树的《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》。觉得该买一本放在案头,时不时地勉励自己。

村上在书里说他问过奥运会长跑选手濑古利彦这样一个问题:“濑古君这样高水平的长跑选手,会不会也有今天不想跑啦、觉得烦啦、想待在家里睡觉这类情形呢?”

濑古君正所谓怒目圆睁,然后用了类似“这人怎么问出这种傻问题来”的语气回答:“那还用问!这种事情经常发生。”

村上“从心底感到松了口气。啊哈,大家果然都是一样的”。

我也松了口气。然而即使知道了“大家都一样”,问题也还是没有解决。“立志提高自己,并为之付出努力”,说起来如此容易,而真正能做到的有多少人呢。所有人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,应对的方法却千差万别,人与人的差异便由此产生……

一不小心就变成了自我讨伐。没有意义。还是反思一下现状。

没错,我现在是说出去别人都会表示羡慕的自由职业者。我可以自己决定工作的时间、地点。不用在上下班高峰时间跟一群人挤地铁。可以在工作日去上吉他课。甚至可以偶尔矫情地对工作挑剔一番。但说到工作内容,跟在公司做其实没有差别。依然不是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。可是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?我发现一个可悲的事情是,我知道很多事只要我想做就能做好,而我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。我不知道,自己体内是否也“沉睡着未经挖掘的矿脉”。或许吧。或许“那一刻”还没有来临。

还是回到眼前的现实问题。那些必须完成的工作。那些任务列表里的待办事项。并没有哪一项是难到无法解决。却一天天留在那里占着大脑的内存。

除了正面突破,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。

状态好的日子也不是没有。只是总是很短暂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,生活的基础就慢慢瓦解,一点一点地,不叫人察觉。直到发现自己再次来到低谷。所以,最好认清自己是个什么样的懒货。一天两天地自我感觉良好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得意的。因为可能过不了多久,就会原形毕现。

生活的基础,必须打造得更加坚实一些,才能经得住风浪。


但凡值得一做的事情,自有值得去做甚至做过头的价值。

看了这句话,大概可以理解村上为什么要跑超级马拉松了。每年跑马拉松,对一般人来说已经算是过头了。而村上还不满意。还要去挑战未知的领域。要用身体去体验。看他写跑超级马拉松的体验:

跑过长于四十二公里的距离,我是有生以来的首次。此处对我来说便是直布罗陀海峡,越过此处,就要冲进未知的外海了。前面等待着我的是什么,在那里栖息着何种陌生的生物,我一无所知。这么说不胜惶恐:以往的水手们感到的畏惧,我也将亲身感受。

忽然想起那句歌词,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。那么村上的跑步是眼前的苟且,还是诗和远方?(这歌词本身就滑头得很,就好像眼前只有苟且,而诗离我们和远方一样遥远。而田野,你大概只想偶尔看看,而不会喜欢一直待在那里的吧。)

在读这本书之前,我一直觉得村上是最能写出我的感受的作家。甚至有时自以为是地拿自己去跟村上对比。但读过这本书,这本所谓以跑步为轴的自传,我才发现,至少在脚踏实地这一点上,我还差着十万八千里。大概在大多数人眼里,我还算是个比较努力的人。但我却常常讨厌自己。只有我知道自己浪费了多少时间。只有我知道自己交过多少无法令人满意的稿件。我知道,只要去细细检查,肯定会发现错误。但是我却没有。检查是无止境的工作,我现在不得不承认我是被吓倒了。我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,但却没有那么做,因为那实在太TM难了。

又想起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。差不多先生很想得开,是难得糊涂,我没有想得那么开。想不开,不糊涂就会痛苦,但也或许说明还有得救。任何时候,都可以开始认真做事。可能一开始不那么顺利。可是只要经过训练还是可以提高。就像训练四肢和肌肉一样。

做过头还是差不多,这是个问题。如果非要选择,我觉得宁可做过头,不要差不多。至少,从功利的角度来看,做过头可以让别人记住你,差不多则不会。而且,你要做的事,想必是一件值得做过头的事。

题外:2016年过半。今年增加收入的目标不很乐观。不过先不管了。原打算明年开始长跑,转念又想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,何不明天就开始!游泳也很好,但总不如跑步方便。